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凱洛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airov, Ivan Andreevich
作者: 鍾宜興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凱洛夫(1893~1978)為蘇聯時代的教育學者暨教育行政官員,生於距莫斯科東南方二百公里的佩薩(Pezahb)。一九一七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的物理與數學系,一九二○年開始在公社農場管理部門工作。一九二三至一九三四年則在地方教育局工作;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七年並在莫斯科農業學院任教,擔任教育學教學研究室主任,而於一九三五年獲得教育學博士。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八年任職於蘇共中央學校教育處。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年擔任莫斯科大學教育學教學研究室主任。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擔任莫斯科國立列寧師範學院教育學教學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二至一九五○年擔任〔蘇維埃教育學〕主編。一九四四年起成為教育科學院正式院士兼副院長。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六年間擔任院長一職達二十年;科學院改組易名後,自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一年間仍續任院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間氏曾擔任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部長。並曾多次率團前往芬蘭、捷克、波蘭及英格蘭參加教育會議。一九五七年代表蘇聯前往日本參加禁止原子與氫彈武器的第三國際會議。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八年主持研究,探討幼兒集體的組織與教育問題。曾三次獲頒列寧獎章;代表著作為〔教育學〕一書(1939, 1948, 1956年版)。
  凱氏教育理念主要闡明於〔教育學〕一書裡。該書以馬列主義為思想根本,強調教育目的在於將共產主義的思想品格教育與智育結合;教學方法則重視學科本位,對於基本知識與技能應有效掌握;教師應主導教學進行並建立正常教學的秩序。整個思想反映出一九三○及一九四○年代蘇聯重視知識教育與教學秩序的教育政策。但在一九五六年版的〔教育學〕中,凱洛夫的教育思想深受科技發展的影響而有所轉變,該書中引用了科學信息處理理論、控制論與現代的心理實驗方法。認為教育任務不限於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教導,更要能發展個人能力才是;贊成對教育體系、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改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凱洛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