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氧消化作用 - 教育百科
厭 | |
氧 | |
消 | |
化 | |
作 | |
用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naerobic Digest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此為環境工程上處理污泥、糞尿及有機物濃度特別高的廢水,常使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廢水投入密閉消化槽中,於缺乏自由氧的情況下,經由厭氧性或兼氣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並反應產生甲烷氣 (CH4)的作用。一般厭氧消化作用可分成兩個階段,有機物先經水解及酸化作用產生較低分子的有機酸,有機酸再經由甲烷菌的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及甲烷。厭氧消化作用會產生具有能源價值的甲烷氣。優點包括:1.適合高濃度有機性廢污之處理;2.最終產物如CH4可彌補攪拌及加溫之能源;3.低合成作用,剩餘污泥之產生量少,N及P之供應量少,消化污泥在衛生上已無大礙,可供肥料之用;4.油脂亦可溶解及降解。缺點包括:1.須攪拌均勻、加溫設備、做上澄液分離;2上澄液BOD高,須再行處理;3.停留時間長(30天左右),消化槽所佔空間大;4.處理低濃度有機物較不經濟;5.H2S及NH3溢出時會產生臭氣問題。標準法之消化時間為30-60天;固體物負荷為0.64-1.60kgVS/m3-day;揮發性懸浮固體物之去除率為30-55%。依操作溫度分高溫及中溫消化兩類。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厭氧消化作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