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混合能力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x-Ability Teaching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混合能力教學」是一種有異於能力編班而實施的教學方式。在教育普及、大量教育需求的情形下,教師教學方式是以班級型態的教學為主;各種不同類型的編班方式,如縱的編班(vertical grouping)、橫的編班(horizontal grouping)或同質編班(homogeneous grouping)、異質編班(heterogeneous grouping)等相繼發展。能力編班(ability group)的實施,是為了避免班級內學生程度或能力的懸殊,又適應個別差異、提高學習效果,達到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學目標的作法。不過實際實施的成效及實證研究結果,往往得到甚為歧異的發現。
  張煌熙針對國中編班方式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的研究指出:理論上能力分班可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但實際的研究顯示能力分班的學習情境未必有利學生的學習。在教材內容相同的教學方式下,能力分班中的高智力及高學業成就學生的表現並未顯著優於混合能力編班的學生,在測試焦慮與成就動機的表現上卻有不利。在能力分班的標記影響之下,中低智力及學業水準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業成就方面亦受到不利的影響。
  混合能力教學是針對能力編班的缺失,配合學生發展和興趣需要,顧及學生全面調適,激發成就感的適性教學(adaptive instruction),其中並融匯了合作學習、協同教學、開放教育的精神,期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混合能力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