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流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uì liú céng |
解釋:
大氣層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個層次,厚度大約十公里左右,常有對流現象發生。天氣現象如雪、雨、雹,皆在這一層產生。也稱為「變溫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對流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ropospher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氣層中自地表至約15公里處之低層大氣層。赤道地區因熱對流強烈,其對流層厚度約17~18公里,中緯度區域約為12公里,極地約8公里,厚度依緯度而異,並隨季節和其他因素而變化。在對流層中,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下降。在對流層,氣流同時具有水平及垂直運動之現象。由於人類活動空間皆在地面,故空氣污染物排放於大氣後大部分之物理傳送或化學反應皆在對流層內進行,故對空氣品質影響甚大。該層主要特點是氣溫隨高度而降低,平均溫度遞減率為6.5℃/km,層頂部溫度約為-70~-50℃。這種溫度分布令對流和紊流傳動不會停止,而使得大氣之水平及垂直混合作用強。對流層集中了大氣質量之3/4和幾乎全部之水汽,故寒流、颱風、雷雨、閃電等天氣系統和天氣現象(如雲之形成)都發生在該層內。對流層受到地面狀況和人類活動影響最顯著,因此有關大氣之溫溼度等氣象要素在水平方向上之分布差異甚大,導致形成不同之大氣環境及產生各種大氣污染現象(如煙霧、光化學煙霧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