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邊界潤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undary lubrication
作者: 謝爾昌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任何機械若要順利操作,必須在作相對滑動之機件間具有光滑表面,而潤滑(lubrication)即為在作相對滑動之二機件(例如轉軸與軸承)之間加礦物油(mineral oil)、滑脂(grease)、或石墨(graphite)等物質,以減少二機件之間的摩擦。潤滑如果做得很理想,則兩個相對滑動的機件被流體完全隔開,因此理想之潤滑中,流體摩擦將替代固體間之摩擦,換言之固體機件因不互相接觸所以根本無磨耗(wear)可言,而兩機件間之摩擦阻力之大小,僅與流體之黏度(viscosity)有關。但是上述之理想潤滑,當兩機件間之壓力過大時(例如機械由靜止開始起動時)則無法達成,這種情況下液狀之潤滑劑,大部分被過大的壓力所擠出,而僅留存附著於固體表面的薄膜。此項潤滑劑之薄膜可能僅有幾個分子之厚度,但尚不至於兩機件黏著成一體而無法相對滑動之地步,但附著於機件之相對滑動表面之潤滑劑薄膜,與金屬表面之結合力甚強而已失去流體性質。當作相對滑動之機件間雖然加以潤滑,卻因所受之壓力過大未能有足夠厚度之液狀潤滑劑隔開兩機件之情形,稱為邊界潤滑。對於邊界潤滑而言,除了潤滑劑之物理化學性質以外,機件之金屬表面之性質亦成為甚重要的有關因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邊界潤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