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ㄅㄚˇㄧㄝˋㄊㄧˇㄨㄤˇㄒㄧㄚˋㄍㄨㄢˋㄖㄨˊ:「ㄐㄧㄠㄏㄨㄚ」、「ㄐㄧㄠㄍㄨㄢˋ」、「ㄐㄧㄠㄌㄥˇㄕㄨㄟˇ」、「ㄐㄧㄝˋㄐㄧㄡˇㄐㄧㄠㄔ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1. 液體由上往下淋灌。
    【例】澆水、澆花
  2. →澆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o
解釋:
[動]
液體由上往下淋灌。如:「澆水」、「澆油」。唐.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
[形]
輕浮的、淺薄的。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二五:「世道日交喪,澆風散淳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ㄧ)ㄐㄧㄠ

1. 液體由上往下淋灌。如:「澆水」、「澆油」。《說文解字.水部》:「澆,沃也。」《南史.卷二三.列傳.王誕》:「丈人一旨,如湯澆雪耳。」唐.李賀〈浩歌〉詩:「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

2. 輕浮淺薄,不淳厚。《說文解字.水部》:「澆,沃也。」清.段玉裁.注:「凡醲者,澆之則薄,故其引伸之義爲薄。」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二五:「世道日交喪,澆風散淳源。」《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而今人情澆薄,讀書的人,都不孝父母。」又,使淳厚變得浮薄。《淮南子.齊俗》:「衰世之俗,……澆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樸。」《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倭》:「嬴末紛亂,燕人違難。雜華澆本,遂通有漢。」唐.李賢等.注「衞滿入朝鮮,既雜華夏之風,又澆薄其本化,以至通於漢也。」

㈡ㄠˋ

人名。《玉篇.水部》:「澆,寒浞子。」《楚辭.屈原.離騷》:「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漢.王逸.注:「澆,寒浞子也。」

㈢ㄋㄠˋ

水回波。《集韻.去聲.效韻》:「澆,一曰水回波。」《楚辭.劉向.九嘆.離世》:「波澧澧而揚澆兮,順長瀨之濁流。」漢.王逸.注:「回波為澆也。」晉.郭璞〈江賦〉:「迅澓增澆,涌湍疊躍。」

注音: ㈠ㄐㄧㄠ ㈡ㄠˋ ㈢ㄋ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