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光炬燈魚 - 教育百科
發 | |
光 | |
炬 | |
燈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發光炬燈魚 |
英文名: | Lampadena luminosa |
描述: 體延長,側扁,後部略細。頭長形而大。吻短,前端略陡。眼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鋤骨、腭骨均具齒帶。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5,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3-14(通常為14);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堅硬。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眶前發光器(Ant)無;鼻部背位發光器(Dn)無;鼻部腹位發光器(Vn)小而圓形,周圍具黑色組織;眶下位發光器(So)無;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明顯較Op2小,均在眼眶下緣縱線之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距側線比距胸鰭基部近;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互為垂直排列;胸部發光器(PO)5個,PO4位置突然昇高,位於PO3稍後上方,位置略高於PVO1;腹部發光器(VO)4個,水平排列;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較接近側線;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角狀,SAO3在側線下緣;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在脂鰭下方,側線下緣;臀鰭前部發光器(AOa)5-6個,水平排列;臀鰭後部發光器(AOp)2個,均在INGL前方;尾鰭前位發光器(Prc)3個,前二個水平排列,Prc3在側線上。尾部發光腺SUGL及INGL幾乎等長,周圍具黑色組織。 |
|
分布: 分布於世界三大洋熱帶及溫帶海域。臺灣則發現於東沙群島附近周邊水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Lampadena luminosa (Garman, 1899) |
|
形態: 體略長而側扁。吻鈍、口大而眼較小,口裂長,超過眼眶下緣。上頜骨後方不擴大。兩頜及腭骨具尖銳絨毛狀齒數列;梨骨齒小而中翼骨齒明顯較大。臀鰭起點稍後於背鰭基,而背鰭基之長度稍長於臀鰭基。2個PVO呈垂直線排列,VLO遠離側線而靠近腹鰭。具5個PO而PO4。明顯升高。1個Pol;3個Prc,前兩個Prc靠近且呈水平,Prc3,遠高於前兩者而近側線。SUGL、INGL略等,約占尾柄的一半,為透明、不分節之發光體,其周圍被黑色素膜鑲嵌。 |
|
分布: 三大洋之熱帶海域,本省見於東沙群島周邊水域。 |
|
生態習性: 本種屬大型燈籠魚,體長大於15公分,日間約棲息於400~850公尺之水層,夜間則上浮於40~200公尺水層。 |
|
利用: 可以底拖網漁獲之,目前甚少為人類所利用。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燈籠魚目(Order Myctophiformes) |
|
首目: 燈籠魚形首目(Superorder Scopelomorpha) |
|
科: 燈籠魚科(Family Myctophidae),Lanternfishe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發光炬燈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