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ūn
解釋:
  1. 用松枝、木炭、茶葉等燃燒後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有特殊風味。通「燻」。
    【例】熏肉、熏魚
  2. 煙火向上升。通「燻」。
  3. 暖和。
    【例】熏風
  4. 氣味發散、侵襲。
    【例】臭氣熏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ūn
解釋:
[動]
1.煙火向上冒。《說文解字.屮部》:「熏,火煙上出也。」
2.用煙燻。《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一:「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3.(煙、氣等)侵襲。如:「臭氣熏人」。《樂府詩集.卷六五.雜曲歌辭五.南朝宋.鮑照.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霑衣。」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熏腥臊。」
4.用香料塗身。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的火煙燒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如:「熏魚」。
[形]
暖和的。如:「熏風」。
[副]
和悅的。參見「熏熏」條。
注音:
漢語拼音: xùn
解釋:
[動]
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氣熏著了。」
[形]
聲名狼藉。如:「這個人都熏了,誰也不願與他共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ㄩㄣ

1. 煙火向上冒。引申為上冒。《說文解字.火部》:「熏,火煙上出也。」《呂氏春秋.審應覽.離謂》:「毀譽成黨,眾口熏天。」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一:「北里富熏天,高樓夜吹笛。」

2. 以煙熏,或以香料熏。《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一:「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3. (煙、氣等)侵襲。如:「臭氣熏人」。南朝宋.鮑照〈苦熱行〉詩:「瘴氣晝熏體,菵露夜霑衣。」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熏腥臊。」

4. 一種烹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葉等之火煙熏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風味。如:「熏魚」。

5. 指暖和。如:「熏風」。《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風曰:『寒風』。」唐.杜正倫〈玄武門侍宴〉詩:「湛露晞堯日,熏風入舜弦。」

㈡ㄒㄩㄣˋ

方言。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氣熏著了。」

注音: ㈠ㄒㄩㄣ ㈡ㄒㄩ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