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牡蠣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mǔ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ǔ lì
解釋:
  1. 動物名。雙殼綱牡蠣科之軟體動物。右殼小而薄,左殼大而凸,產於淺海泥沙中,肉味鮮美,營養豐富。
    【例】牡蠣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維生。 △蠔、青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牡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ǔ lì
解釋:
動物名。牡蠣科雙殼類軟體動物。右殼小而薄,左殼大而凸,產於淺海泥沙中,肉味美,營養豐富。也稱為「青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牡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yste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屬於軟體動物的雙殼綱,通常附著生長在潮間帶或河口地區的硬底質上。牡蠣具有浮游性幼生,在某些一定的環境條件中,接受化學物質的誘導,發生變態而進行附著。牡蠣的成體行固著生活,由外套膜分泌石灰質外殼,具有保護與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牡蠣是臺灣西部沿海養殖漁業的重要經濟性生物;由於牠們以濾食為生,會在體內累積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質,常被做為監測環境品質的指標生物,例如當牡蠣體內的含銅量超過500ppm時,內臟就會有變綠的現象,被稱為綠牡蠣;綠牡蠣的來源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河川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物中的重金屬,被河口附近人工大量養殖的牡蠣所濾食,而在體內累積所致;在高度污染的水域,例如台南二仁溪河口養殖區,牡蠣體內的含銅量甚至高達4,000ppm以上,造成嚴重的綠牡蠣汙染事件;由於誤食綠牡蠣會導致人體的中樞神經損傷、肝臟萎縮、智能障礙、甚至死亡等症狀,因此在污染嚴重的水域,應該禁止牡矚的養殖,以免對大眾的健康造成危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牡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蚵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