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板上可以記事。
    【例】玉笏、象笏、笏板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如:「玉笏」、「象笏」。《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唐.岑參〈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詩:「日出朝聖人,端笏陪群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之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如:「玉笏」、「像笏」。大徐本《說文解字.竹部.新附》:「笏,公及士所搢也。」《廣韻.入聲.沒韻》:「笏,一名手板,品官所執。」《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新唐書.卷一二六.列傳.張九齡》:「故事:公卿皆搢笏於帶,而後乘馬。」

2. 量詞。用於計算塊狀之金、銀或墨等,一枚為一笏。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李黃門邦直在真定,嘗寄先左丞以陳贍墨四十笏。」《喻世明言.卷二三.張舜美燈宵得麗女》:「路經鎮江二人復訪大慈庵,贈尼師金一笏。」

注音: ㄏ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