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非物質文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on-material Culture of School
作者: 陳奎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非物質文化係指學校成員(包括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之價值與行為,以及由學校傳統風氣逐漸形成的制度文化。學校非物質文化,除了學校人際關係所構成的校園倫理之外,通常以學校制度文化為代表。
  學校中的傳統、習俗、儀式、規章與制度,都是屬於學校中非物質的制度文化。這些學校制度文化,有些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有些屬於課外活動,有些則屬於潛在課程的內容。
  學校中的傳統習俗,無論是合理或不合理的,都會透過學校活動,代代相傳。各級學校中,上課與考試的方式、師生慣用的語言、課外活動的型態,及其他日常生活的慣例,都是學校的傳統或習慣。學校傳統或習慣有些是沒有強制性的,有些則是有強制性的,無論如何都可能影響師生行為,構成學校文化的一部分。至於學校中的儀式,如學位頒授典禮、升旗、週會等,雖亦為學校傳統,但較具強制性,常為學校所安排含有教育學生的意義與功能。
  學校規章的訂定與學校制度化是現代學校複雜化與科層化的必然結果。規章的訂定乃為了學校的秩序與紀律,同時也兼顧師生的權益。規章的執行具有強制性,違反者須接受適當的處罰。事實上,有些學校的辦學傳統與教育理想均已融入於規章之中,作為約束師生行為的準繩。至於學校制度化,乃是許多習俗、規章與法令的融合運作而逐漸形成。學校制度化措施,可使校務工作的推行有規可循,並提高其效率;但有時會流於僵化、缺乏彈性,而與教育專業化理念背道而馳。
  要之,學校中的傳統與風氣、儀式、規章與制度,統稱學校制度文化,是屬於學校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部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非物質文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