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高特,安迪 - 教育百科
德 | |
高 | |
特 | |
, | |
安 | |
迪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e Groat, Andy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舞蹈家、編舞家。原本學習繪畫,20歲才開始學舞。早期參與傑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後現代舞群,也曾參加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實驗劇《聾子的凝視》(Le regard du sourd)、《致維多利亞女王的信》(A Letter for Queen Victoria)、《愛因斯坦在海邊》(Einstein on the Beach)等作品的演出。1974年,他首次發表作品《繩舞》(Rope Dance),只以一個不斷反覆的旋轉動作為全舞之主題而引起矚目。後來自組舞團,在美國及法國演出。1982年,他在法國Aix-en-Provence藝術節推出《天鵝湖》(Un lac du cygne)一舞,極獲得法國觀眾的好評。後來,德高特便留在法國發展,接受「巴黎歌劇院」、「巴黎歌劇院實驗舞團」(G.R.C.O.P.)、「米蘭史卡拉劇院」和「RIS舞團」(La Compagnie RIS)的委託編舞。德高特和其他的後現代編舞家一樣,沒有固定的風格,但總括而言,他很注重作品的結構和感覺性,喜歡幽默與喜悅。他用芭蕾舞者、現代舞者、甚至是非舞者來編舞,也喜愛將古典的舞蹈作品重新賦予後現代的詮釋。重要作品:《繩舞》(Rope Dance, 1974)、《紅色短箋》(Red Note, 1977)、《扇舞》(Fan Dance, 1978)、《舞者的畫像》(Les portraits de danseurs, 1979)、《邪惡檔案》(Le dossier des vices, 1980)、《薄冰》(Thin Ices, 1981)、《天鵝湖》(Un lac du Cygne, 1982)、《新月》(Nouvelle lune, 1983)、《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1985)、《踢躂舞》(Tap Dance, 1985)、《怪趣組曲》(Suite d´un gout etranger, 1985)、《露維屈尚路》(La route de Louvie Juzon, 1986)、《納貝》(Nalbbe, 1987)、《芭雅蝶》(La Bayadère, 1988-1994)、《Second Skin, 1988》、《Stabat, 1990》、《登戈》(Tangos, 1995)。 |
|
參照: M. Michel & I. Ginot《La danse au xxe siècle》1995、Le Cenam《La danse en France》、Sally Banes and Robert Alexauder《Terpsichore in Sneakers Post-Modern Dance》1980.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德高特,安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