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隆;獅子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ong
作者: 林亞婷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在峇厘島,巴隆原是一種象徵吉祥如意的神獸,傳說臉部長得既似象、虎、牛,也像獅子、野豬,或像一種稱為「柯克特」(Keket)意即森林之王的動物。巴隆也是舞名,傳說巴隆可以保衛村民的安危,因此在新年節慶時,會演出《巴隆舞》。巴隆的外貌,隨著舞者所帶的面具而不同,劇中所使用的面具,最神聖的是巴隆.柯克特。由兩人操控的巴隆,其實是由一個下齶可以開闔的面具,上面附著由人髮製成的鬍鬚,據說這部位就是巴隆之魔力所在。其身軀顏色鮮麗,鑲滿鏡片、鈴噹、毛髮等裝飾,尾端還有一條弧型的尾巴;兩位舞者的腳便是他的四足。舞蹈的高潮在象徵邪惡與死亡的女巫「冉達」(Rangda)出現,並與巴隆打鬥的場面。舞劇中尚包含克里斯舞(Kris),克里斯乃傳統雙鋒彎刀,刀身通常有蛇的圖樣,因此又被稱為《獅與劍舞》,闡述當地善惡並存的觀念,為峇厘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隆;獅子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