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席摩,琳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ymour, Lynn (1939-)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英國芭蕾舞者,原名史普林 ── 貝特.琳恩(Spring-Bett Lynn),她生於加拿大阿貝塔的溫來特(Wainwright),曾在溫哥華與哥倫比亞隨尚.傑普森(Jean Jepson)及尼可萊.史威特雷諾夫(Nicolai Svetlanov)學舞,稍後到英國的皇家芭蕾舞學校(the Royal Ballet)深造。1957年到1965 年應聘於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和肯尼斯.麥克米蘭(Kenneth MacMillan)合作,演出他所編的《洞穴》(The Burrow, 1958)、《邀請》(The Invitation, 1960)、《仙女之吻》(Le Baiser de la Fée, 1960)、《交響曲》(Symphony, 1965)、《愛的影像》(Images of Love, 1964)及《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 1965)。接著和麥克米蘭到西柏林國家歌劇芭蕾舞團(the West Berlin State Opera Ballet, 1965-1966)演出他所編的《協奏曲》(Concerto, 1966)及首版的《阿娜斯塔西雅》(Anastasia, 1967)。隨後於1970年返回皇家芭蕾舞團,繼續在麥克米蘭的作品中演出,其中有長版本的《阿娜斯塔西雅》,《收費表演市集》(Side Show, 1972),《七罪行》(Seven Deadly Sins, 1974)及《祭典》(Rituals, 1975)。她也在傑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所編的《舞在群眾》(Dances at a Gathering)及《音樂會》(The Concert),弗烈德力克.阿胥頓(Frederick Ashton)所編的《一月鄉居》(A Month in the Country, 1976)及《伊莎多拉.鄧肯式的五部布拉姆斯華爾滋》(Five Brahms Waltzes in the Manner of Isadora Duncan, 1976)中演出。一系列獨舞編好後,她常常在舞劇中客串演出。席摩常常被別的舞團邀請演出,從美國芭蕾舞劇院所推出的古典舞碼到艾文艾利舞蹈劇院(Alvin Ailey Dance Theatre),演出艾利所編的《花》(Flowers, 1971)中女子一角,一般認為是影射嘉妮.喬別林(Janis Joplin)。經常嘗試非古典派技巧,席摩和倫敦當代舞蹈團(the 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Theatre)的羅勃.諾斯(Robert North)合編了《喜悅地、悲傷地、瘋狂地、壞透地》(Gladly, Sadly, Madly, Badly, 1975)舞作。1980年開始不再從事芭蕾舞表演,而朝向演藝事業和搖滾音樂發展。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席摩,琳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