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一年生禾本。莖高一公尺餘。葉似玉蜀黍,但較狹小,互生,花小而密,九月間開花。果實黃色呈小粒狀,可供食用。俗稱為「粟」。如:「高粱」。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áng |
解釋:
[名] 1.精美的食物。《左傳.哀公十三年》:「粱則無矣,麤則有之。」唐.孔穎達.正義:「食以稻粱為貴,故以粱表精。」唐.杜甫〈醉時歌〉:「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2.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屬,「小米」、「穀子」之古稱,參見「小米」、「穀子」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一種果實可供食用的植物。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一公尺餘。葉似玉蜀黍而狹長,互生。花小而密,九月間開花。果實呈小粒狀,多為黃色。《說文解字.米部》:「粱,米名也。」明.周祈《名義考.卷九.物部.梁粟秔稻》:「粱與粟同類,粱大而粟小。……粱有青黃白三種,最益脾胃,但收穫少,損地力,故人多種粟而少種粱。」明.張爾岐〈辨志〉:「志之定於心也,如種之播於地也:種粱菽則粱菽矣,種烏附則烏附矣。」《醒世姻緣》第二四回:「挨次種完了棉花蜀秫,黍稷穀粱,種了稻秧,已是四月半後天氣。」 2. 精美之食物。《左傳.哀公十三年》:「粱則無矣,麤則有之。」唐.孔穎達.正義:「食以稻粱為貴,故以粱表精。」唐.杜甫〈醉時歌〉:「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
|
注音: | ㄌㄧㄤ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粱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