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德正神 - 教育百科
ˊ
ˊ
ˋ
ˊ
  • 漢語拼音 fú dé zhèng sh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ú dé zhèng shén
解釋:
  1. →土地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福德正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ú dé zhèng shén
解釋:
民間對土地公的尊稱。參見「土地公」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福德正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福德正神為土地神。古以土地之神為社神,今凡社神俱呼為「土地公」,俗稱福德正神。原多祀於社壇社屋,常有社樹。民間通常以石或甎建為小祠,內供神像,多作慈祥老人樣,著員外巾及員外服,手持元寶或拐杖,其功能亦兼為財神;並有塑一老太婆形象者,稱為土地婆。臺灣民間多建土地公廟,俗稱「田頭田尾土地公」,並以農曆二月二日為「土地公生」,亦演戲以賀壽,實為古代報社的遺俗。一般閩南人通稱為「土地公」,而客家人則稱為 「伯公」,其興建的規模雖不大,但是數目卻特別多,一直居於民間信仰的首數位重要神明中。其職能也在臺灣開發的不同階段中略有變化,從初期的護佑逐漸擴張、轉化為財富之神。至今仍是各地普遍供奉的神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福德正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