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秦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ㄔㄠˊㄉㄞˋㄇ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
解釋:
  1. 朝代名。(西元前221∼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共三世三主,後為劉邦所滅。
  2. 陝西省的簡稱。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
解釋:
[名]
1.朝代名。參見「秦朝」條。
2.漢代西域諸民族稱中國為「秦」。《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犂》:「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丐若馬』。」唐.顏師古.注:「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
3.大陸地區陝西省的簡稱。
4.姓。如宋代有秦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î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î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國名。秦祖先伯益輔佐大禹治水,舜命為虞官,賜姓嬴氏。周孝王封其後非子為附庸,與以秦地,秦襄公立國。
2. 禾名。《說文解字.禾部》:「秦,禾名。」
3. 春秋時代魯地名,在今山東省范縣。《春秋.莊公三十一年》:「秋築臺于秦。」晉.杜預.注:「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
4. 「秦朝」: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5. 漢代西域諸國稱中國為秦。《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犂》:「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唐.顏師古.注:「謂中國人為秦人,習故言也。」
6. 北朝十六國之一:
⑴西元352年苻健稱帝,建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前秦。
⑵淝水之戰後,姚萇於公元386年稱帝,國號秦,建都長安,史稱後秦。
7. 陝西省之簡稱。
8. 香草名。一說木名。《文選.卷一三.賦.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衡。」唐.李善.注:「秦,香草也。又云,秦,木名也。」
9. 姓。如宋代有秦觀。《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二》:「秦氏,嬴姓。少皞之後也。」
注音: ㄑㄧ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