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表編製程式 - 教育百科
報 | |
表 | |
編 | |
製 | |
程 | |
式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eport Program Generator,簡稱RPG |
作者: | 陳曉理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報表編製程式為1960年代IBM公司所創,最早是發展一種報表程式,供電腦部門產生報表所用,由於當時小型商業電腦用戶可觀,該程式也隨之普及開發,經不斷增修,IBM於1970年代推出RPG第2代(RPG II)及1979年的RPG第3代(RPG III)。使其功能更為進步。目前已成為電腦界的一種標準軟體,廣用於各廠牌中。 RPG主要是處理較小型商業報表列印之用,如薪資、會計和帳務等工作,不但能產生輸出報表,還可週期性的修改檔案,程式設計師只需按預定的欄位格式描述檔案名稱,說明計算方式、輸出規格及控制參數,便完成設計工作,當原始程式於編譯時,RPG有固定的邏輯以產生處理資料的目的程式,其目的在於免除設計師記憶複雜的程式邏輯,非常簡易。 主要的優點在於可產生例行的商業報表;資料可由一種或多種方式輸入,同時能用多個檔案執行精確的資料安排、計算和編修,以編印所需報表;程式中可用組合語言寫副程式,或只計算某項作分支計算;查詢方面利用查表法獲得快速查詢結果,非常容易學習,一般有關商業方面問題大都可用RPG處理,是一使用方便、編寫快速且採用問題導向的電子計算機語言。 其缺點在於使用範圍較受限制,因RPG基本上依固定的處理循環而進行編譯,處理工作的邏輯已建立在語言內而不允許改變,若遇到與該邏輯不能完全配合時便會有所困難,因此其數學運算能力有限,不能在科學方面使用,通常適用於較小的商業電腦系統中。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報表編製程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