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穰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ㄏㄜˊ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2
  • 漢語拼音 rángrǎ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áng
解釋:
[名]
1.稻、麥的莖。《齊民要術.雜說》:「凡人家秋收後,治糧場上所有穰、穀、𥢧等,並須收貯壹處。」
2.瓜、果內部可食的部分。通「瓤」。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蓮房魚包》:「蓮房魚包者,取蓮房,去柄截底,剜穰留其孔。」
[形]
穀物豐熟。《管子.國蓄》:「歲有凶穰,故穀有貴賤。」宋.陸游〈閑居對食書媿〉詩二首之二:「老病家居幸歲穰,味兼南北飫枯腸。」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g
解釋:
[形]
1.繁盛、眾多。《漢書.卷七六.張敞傳》:「長安中浩穰,於三輔尤為劇。」《水滸傳》第五二回:「高唐州城池雖小,人物稠穰,軍廣糧多,不可輕敵。」
2.紛亂、煩亂。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又不是公事忙,不由咱心緒穰。」
[動]
祈福、祈禱。通「禳」。如:「祝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ㄤˊ

1. 稻、麥脫粒後所餘之禾莖。《說文解字.禾部》:「穰,黍)已治者。」清.段玉裁.注:「已治,謂已治去其皮也。」《齊民要術.雜說》:「凡人家秋收後,治糧場上所有穰、穀、𥢧等,並須收貯壹處。」

2. 瓜、果內部可食之處。通「瓤」。《正字通.禾部》:「穰,與瓤通。」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蓮房魚包》:「蓮房魚包者,取蓮房,去柄截底,剜穰留其孔。」

3. 穀物豐熟。《玉篇.禾部》:「穰,豐也。」《管子.國蓄》:「歲有凶穰,故穀有貴賤。」宋.陸游〈閑居對食書媿〉詩二首之二:「老病家居幸歲穰,味兼南北飫枯腸。」

㈡ㄖㄤˇ

1. 繁盛、眾多。如:「浩穰。」《玉篇.禾部》:「穰,眾多也。」《詩經.周頌.執競》:「降福穰穰,降福簡簡。」漢.毛亨.傳:「穰穰,眾也。」《水滸傳》第五二回:「高唐州城池雖小,人物稠穰,軍廣糧多,不可輕敵。」

2. 紛亂、煩亂。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又不是公事忙,不由咱心緒穰。」元.趙明道〈鬥鵪鶉.燕燕鶯鶯套.紫花兒〉曲:「困騰騰頭昏腦悶,急煎煎意穰心勞。」

3. 祈福、祈禱。通「禳」。如:「祝穰」。

注音: ㈠ㄖㄤˊ ㈡ㄖ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