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窸窣:狀聲詞。形容細小的聲音。如:「一陣微風吹來,只聽到窗外的竹林發出窸窣的聲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ù |
解釋:
[動] 1.從洞穴中衝出來。《說文解字.穴部》:「窣,從穴中卒出。」 2.拂。唐.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請君鞲出看君騎,尾長窣地如紅絲。」 [擬] 形容細小的聲音。如:「窸窸窣窣」。宋.蘇軾〈入峽〉詩:「墜崖鳴窣窣,垂蔓綠毿毿。」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自洞穴猝出。《說文解字.穴部》:「窣,從穴中卒出。」 2. 突然。唐.玄宗〈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詩:「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一四齣:「碎嬌啼窣裡聞鶯。」 3. 緩慢。《字彙.穴部》:「窣,勃窣,行緩貌。」《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於是乃群相與獠於蕙圃,媻姍勃窣,上金隄,揜翡翠,射鵔鸃,微矰出,孅繳施,弋白鵠,連鴐鵝,雙鶬下,玄鶴加。」《晉書.卷七五.列傳.張憑》:「帝召與語,歎曰:『張憑勃窣為理窟。』」 4. 拂。唐.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請君韝出看君騎,尾長窣地如紅絲。」清.項廷紀〈臨江仙.亂紅窣地春無主〉詞:「亂紅窣地春無主,宿寒猶戀屏幃。」 5. 形容細小之音。如:「窸窸窣窣」。宋.蘇軾〈八峽〉詩:「墜崖鳴窣窣,垂蔓綠毿毿。」宋.穆修〈殘春病酲〉詩:「風簷窣窣燕牢牢,臥對殘芳起鬱陶。」 |
|
注音: | ㄙ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窣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