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蓽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觱篥」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竹名。《康熙字典.竹部》:「篥,《吳錄》:『日南有篥竹,勁利,削為矛。』」《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五十里,曰雲山。無草木,有桂竹,甚毒,傷人必死。」晉.郭璞.注:「交趾有篥竹,實中勁強,有毒,銳以刺虎,中之則死,亦此類也。」

2. 「觱篥」:樂器名。北方異族之木管樂器。以竹為管,以蘆為首,全長七寸,狀似胡笳而九孔,其聲甚悲。《廣韻.入聲.質韻》:「篥,觱篥,胡樂。」《集韻.入聲.質韻》:「篥,觱篥,胡人吹葭管也。」《北史.卷九四.高麗列傳》:「樂有五絃、琴、箏、篳篥、橫吹、簫、鼓之屬,吹蘆以和曲。」《新唐書.卷一一.禮樂志十一》:「安國伎,有豎箜篌、琵琶、五絃、橫笛、簫、觱篥、正鼓、和鼓、銅鈸,皆一。」或稱為「悲栗」、「悲篥」、「悲慄」、「篳篥」、「觱栗」、「笳管」。

注音: 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