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脈熊蟬 - 教育百科
紅 | |
脈 | |
熊 | |
蟬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紅脈熊蟬Cryptotympana atrata體色幾乎為黑色,具有金色毛;叉狀突起前臂基部有時具有橙色點,兩側的金黃色毛密而長。前、後翅透明,基部翅室黑色,覆黃色短絨毛,翅基部的黑褐色斑紋變化很大,特別是前翅更明顯,不同的地區其斑紋大小顏色深淺均有變化;前翅翅脈基部紅棕色,端部黑色,後翅翅脈黑色。成蟲出現於5~9月;廣泛地分布於台灣平地或低海拔山區。其鳴聲為連續高聲刺耳的“chrrrrrrr----”,剛開始的聲音較弱,之後馬上變的很大聲,之後再轉小聲再結束。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Chou et al.(1997)及Lee & Hayashi(2003)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紅脈熊蟬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科名: | 蟬科 |
中文亞科名: | 蟬亞科 |
中文族名: | 裸蟬族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種小名: | atrata |
拉丁屬名: | Cryptotympana |
拉丁亞科名: | Cicadinae |
拉丁亞綱名: | Pterygota |
拉丁總科名: | Cicadoidea |
拉丁科名: | Cicad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蟬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亞目名: | Auchenorrhynch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台灣 |
台灣分布地點: | 平地 |
中文亞目名: | 頸喙亞目 |
中文目名: | 半翅目 |
拉丁目名: | Hemiptera |
中文亞綱名: | 有翅亞綱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族名: | Tibicenini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紅脈熊蟬 |
英文名: | Cryptotympana atrata |
描述: 身體有金屬光澤且平滑,並有些許金色鱗毛。具暗褐色複眼,複眼內有小黑斑分佈。本種中胸背板發達,具1.紅褐色的腹部側緣邊紋,2.黑色橢圓形腹瓣,腹瓣也有紅褐色的側緣,3. 翅整體透明,前翅翅基約一半之翅脈為紅褐色且三分之一處有黑色斑紋,後翅約在二分之一處也有黑色斑紋 。以上三點為本種特徵。雄蟬尾節大,體長約37-40mm,前翅長約47-52mm。雌蟬腹部尾節膨大且有大塊紅褐色斑紋在其左右,位於產卵管上方的腹部第七腹板有明顯的V型凹陷,體長約36-39mm,前翅長約48-50mm。 |
|
分布: 台灣西部平地廣泛分布。亦分布於中國、印度北方、日本、韓國。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