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檔案脈絡編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coded archival context (EAC)
作者: 王麗蕉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檔案脈絡編碼(Encoded Archival Context, EAC)是描述檔案產生者(團體機構、個人及家族)的編碼標準,為檔案產生者脈絡資訊的權威控制。如同檔案描述編碼格式(Encoding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EAC亦遵循國際標準標誌語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和可擴展標誌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是針對檔案來源脈絡資訊所設計而成的資料結構標準。EAC的發展在於檔案資料是人類在個人、家族或團體機構中活動的第一手紀錄,具有法律證據與歷史真象的價值。檔案學界以檔案來源原則作為檔案管理的基石。檔案來源,包括團體機構、個人或家族。檔案管理以檔案來源產生者為一整體全宗,輔以檔案資料的自然累積與原始次序作為編排系統,並描述著錄檔案產生與使用等來源脈絡資訊,以證明檔案資料的真實性,並維護其歷史價值。國際檔案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簡稱ICA)於1996年出版國際檔案權威紀錄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Authority Record for Corporate Bodies, Persons and Families, ISAAR(CPF))作為描述檔案產生者等脈絡資訊的國際標準。EAC即以ISAAR(CPF)為參考基礎,期望作為EAD的延伸與補篇。EAC包括團體機構、個人和家族等檔案產生者的識別資訊、特性和相互關係等資訊,是針對檔案產生者脈絡資訊的編碼標準。EAC的架構與規範方式類似EAD,包含EAC標目(EAC header)和脈絡描述(context description)等二大必備項。二大描述項目之下再分別包含關於產生者描述控制與脈絡描述等特定項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檔案脈絡編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