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退縮 - 教育百科
退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cial Withdrawa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退縮係指導致個人逃脫或避免社會接觸(social contact)的一系列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有意的選擇性緘默症的極端病例,也可能只是反映廣泛的缺乏社會能力。在兒童或成人中出現此種行為者,一般被認為是智能遲滯的、精神異狀的或患自閉症的。社會退縮可能起因於缺乏特殊的社會技術,或者起源於在社會互動中受到了拒絕與懲罰。
  在許多案例中,社會退縮可能受到負增強而維持。由於逃脫或避免社會接觸,所以其退縮行為的特殊形式一直持續下去。
  長久以來,在有關訓導的領域內,社會退縮不認為是嚴重的問題行為。即使今天,極度安靜的學生,很少與人一同享受積極關係的好處,但是卻製造了一些教師看不見的問題,這種學生也可能不受學校注意。然而,如果社會退縮的學生沒有處理,其結果可能產生極端嚴重的問題,如自殺、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問題。
  除非學生能夠學習與其他能力相等的同學交互作用,否則學習和調適都可能被剝奪。一般研究發現,社會退縮學生與他們正常成長的同儕比較起來,在三方面的行為顯示有嚴重的缺陷,即參與能力、與同儕談論功課、順從。社會退縮的學生也可能導致在學習學術性教材方面有嚴重的知識不足,且阻礙社會發展,而且這些問題在往後的歲月中可能繼續升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退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