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o
解釋:
  1. 將蠶繭煮過再抽出蠶絲。
    【例】繅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o
解釋:
[動]
將蠶繭煮過抽出絲來。《說文解字.糸部》:「繅,繹繭為絲也。」唐.李頻〈送許棠歸涇縣作尉〉詩:「遶郭看秧插,尋街聽繭繅。」
解釋:
「繅」的異體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ㄙㄠ

從蠶繭抽取絲。《說文解字.糸部》:「繅,繹繭為絲也。」《孟子.滕文公下》:「夫人蠶繅以為衣服。」宋.陸游〈初夏閒居〉詩:「蠶收戶戶繅絲白,麥熟村村搗麨香。」

㈡ㄗㄠˇ

五彩文飾。《廣韻.上聲.皓韻》:「繅,雜五綵文。」《周禮.春官.司幾筵》:「加繅席畫純。」漢.鄭玄.注:「繅席,削蒲蒻展之,編以五采,若今合歡矣。」《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漢.鄭玄.注:「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注音: ㈠ㄙㄠ ㈡ㄗ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