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黑熊 - 教育百科
美 | |
洲 | |
黑 | |
熊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美洲黑熊現生種廣泛的分布在北美洲,不但遍佈加拿大及美國,連南到墨西哥北部都還可以看見它的蹤影。而且依據生活地域的不同,有著不同色系的毛色,包括白色、金黃色、黃棕色和各種深淺的棕色。而且很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棲息地,特別是喜愛林中空曠草地並靠近河流的地方。體型雖比北美灰熊小,因此動作相對十分敏捷,擅長爬樹及游泳。性情也較棕熊溫馴,平時同樣以植物水果或果實為食,有時也會捕捉松鼠或至河流淺處捕捉鮭魚。 化石種大多亦是從美國洛杉磯市中心地底下的瀝青坑所挖掘出來。 |
|
知識 1: "美洲黑熊現生種廣泛的分布在北美洲,不但遍佈加拿大及美國,連南到墨西哥北部都還可以看見它的蹤影。而且依據生活地域的不同,有著不同色系的毛色,包括白色、金黃色、黃棕色和各種深淺的棕色。而且很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棲息地,特別是喜愛林中空曠草地並靠近河流的地方。體型雖比北美灰熊小,因此動作相對十分敏捷,擅長爬樹及游泳。性情也較棕熊溫馴,平時同樣以植物水果或果實為食,有時也會捕捉松鼠或至河流淺處捕捉鮭魚。 化石種大多亦是從美國洛杉磯市中心地底下的瀝青坑所挖掘出來。"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美洲黑熊 | |
中文亞目名: | 裂腳亞目 |
中文亞綱名: | 真獸亞綱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食肉目 |
中文科名: | 熊科 |
中文綱名: | 哺乳綱 |
中文總綱名: | 四足類總類 |
中文超目名: | 猛獸超目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分類: | 脊椎動物化石 |
地質年代: | 第四紀更新世﹝Pleistocene, Quaternary﹞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化石類 |
拉丁亞目名: | Fissiipeda |
拉丁亞綱名: | Eutheria |
拉丁亞門名: | Vertebrata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Carnivora |
拉丁科名: | Ursidae |
拉丁綱名: | Mammalia |
拉丁總綱名: | Tetrapoda |
拉丁超目名: | Fer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a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merican Black Bear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Ursus americanus (Pallas, 1780) |
|
形態: 體色由黑到褐色均有,同一胎的不同個體顏色可能不一樣,胸前沒有白斑,毛較棕熊短,爪短、後腿亦較短;頭軀幹長150~180公分,尾長12公分,肩高91公分,雌性體重92~140公斤,雄性115~270公斤。 |
|
分布: 墨西哥北部以北之北美地區 |
|
生態習性: 喜居森林,會被棕熊競爭甚至捕食,隨棕熊數量下降,黑熊有擴展分布的趨勢。擅游擅爬樹,夜間活動為主;冬季沉睡時間自10~5月,但在南方時間較短,且常被中間較暖的日子打斷;食物75%以上為植物,平均密度每14.5平方公里為1隻,雌熊活動範圍約為520公頃,雄熊5,200公頃,懷孕期約220天,有受精卵延遲著床的現象,小熊通常在1~2月出生,一胎1~5仔,通常2~3仔,出生時體重225~330公克,閉眼無毛,6~8個月斷奶,雌熊4~5歲性成熟,雄熊5~6歲性成熟,壽命最長可達26年。通常除受傷或帶小熊的母熊,黑熊一般不會主動傷人,在保護區域中,黑熊習慣於人的存在,甚至會翻找垃圾或向人乞食,而造成困擾。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
|
科: 熊科(Family Urs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洲黑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