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教育 - 教育百科
信 | |
仰 | |
教 | |
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ducation in Faith |
作者: | 徐宗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元第四世紀,基督宗教成為歐洲主要的培育文化勢力,而由於宗教信仰的旺盛,其影響力亦逐漸蔓延;相對的其他文化活動,如科學、文藝等,逐漸地在雅典、亞歷山大、羅馬有陷於消沉之勢。基督宗教發展期間,利用教義問答法,積極宣導基督宗教教義及其信念,期使非基督宗教教徒能轉變為基督宗教教徒。基督宗教的教育活動,主要在使受教者在人生生活態度上,能夠由現世生活的執著,轉變至來世生活的預備。由於基督宗教早期偏重教徒信仰的建立,因此知識性的教導就為之減少,而道德性的教誨就為之增多。在基督宗教的觀點,甚或其他宗教教派亦然,宗教信仰的建立,便成為教會教育的重要工作。不過有的教會人士則認為,宗教信仰的建立是需要對宗教主要教義有所了解才能實現,沒有正確的教義的了解,宗教信仰是不會穩固的。但是,也有教會學者強調宗教信仰的建立,應該先於宗教教義的了解。如此一來,教會的教育工作究竟是為了信仰的建立,抑或是為了宗教教義的了解,便成為一個富有爭議性的問題。另一項與信仰教育有關的爭議是知識,尤其是異教學識是否有助於基督宗教信仰的建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教育內容就有必要將異教學識概括在信仰教育的內容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內容就應排除異教學識,如羅馬七藝等。一般而言,在六世紀至九世紀期間,教會教育的活動只重視宗教信仰的建立,而未能重視教義以外的其他知識的傳授。第九世紀時,貴族、教士都不太熱衷於文字的教學,為當時有識人士的一項隱憂;直到十一世紀,此一情勢始有所轉變。現今宗教信仰的建立,固然有宗教教育的實施為其後盾,但非常明顯的與以往有顯著的不同,就是知識已不再被排斥於宗教信仰之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