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家教育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ate Theory of Education
作者: 鍾鴻銘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家教育論源自於十八世紀法國的政治哲學家,對於當時的政治、宗教與教育普遍存在著不滿,而亟思予以改造。他們認為,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庶政,其目的不在於促進教會的福祉,而在於促進國家的安寧與增進人民的福祉。經過這批學者的多方奔走興鼓吹,產生了一種個人的與國家的教育目標新觀念。此種新觀念普遍流傳至各地,因而導致完全的國家學校制度之建立。此種國家學校制度,乃是為國家目的而辦理的學校,由國家撥給經費並管理之。在這批政治哲學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下列學者:
  1.拉夏洛泰(Louis-René de La Chalotais, 1701~1785)
  拉氏於一七六三年出版〔國家教育論〕(Essai d'éducation Nationale)一書,書中指陳,教育乃是一種庶政,藉由教育的力量使人民安於其位乃是政府的職責。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為法國培養良善的公民。(參見〔國家教育論〕(法國))
  2.羅蘭(J.M. Rolland de La Platiére, 1734~1793)
  一七六八年時任巴黎議會議長的羅蘭,同議會提出一項報告書,書中提出一項國家教育制度,用以替代教會所創辦的學校。羅蘭並進一步建議,教育應普及於全民,所有的學校並由政府的一個中央會議來負責督導。
  3.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
  狄氏曾於一七七六年應俄國女皇凱撒琳二世(Catherine II, 1729~1796)之邀,以〔大學計畫〕(Plan of A University)為名,替俄國草擬了一分國家學校教育制度的計畫。他首先擬出一項民眾學校制度,此等學校乃係免費的全民強制教育。在中等學校方面,狄氏反對以過多的時間來教導學生學習希臘及拉丁文學,認為應以數學、現代科學及政治學來替代。狄氏認為此等教育應由一個稱為俄羅斯大學(University of Russia)的單位來負責統轄並監督之。此項計畫雖未見行於俄國,但一八○八年設立的法蘭西大學(University of France)大抵為狄氏意見之體現。
  4.涂爾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 1727~1781)
  涂氏曾於一七七五年向法王提出一連串的建議,主張成立一個學校教育的全國性會議,並建立一種法蘭西全國國民及國家教育制度。除氏並主張學校應設置公民職責一科,以為其他各學科之基礎,使人民能適當的踐履其應盡的社會義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