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膿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ㄤㄎㄡˇㄧㄣㄒㄧˋㄐㄩㄣˋㄍㄢˇㄖㄢˇ使ㄕˇㄗㄨˇㄎㄨㄟˋㄌㄢˋㄈㄣㄐㄧㄝˇㄦˊㄔㄥˊ˙ㄉㄜㄏㄨㄤˊㄅㄞˊㄙㄜˋㄧㄝˋㄊㄧˇㄖㄨˊ:「ㄏㄨㄚˋㄋㄨㄥˊ」、「ㄌㄧㄡˊㄋㄨㄥˊ」、「ㄋㄨㄥˊㄅㄠ」、「ㄋㄨㄥˊㄒㄧㄝ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óng
解釋:
  1. 傷口因細菌感染,使組織潰爛、分解而成的黃白色液體。
    【例】化膿、流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óng
解釋:
[名]
傷口因細菌感染,組織遭其腐敗分解而成的黃白色汁液。如:「化膿」、「流膿」。《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
[副]
腐爛。《齊民要術.卷二.水稻》:「稻曲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鎌侵水芟之,草悉膿死。」
[形]
肥厚。《文選.曹植.七啟》:「玄熊素膚,肥豢膿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機體組織發炎後,壞死分解而成的黃綠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細菌、蛋白質、脂肪的混合物。
音讀: l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傷口受細菌感染,組織遭其分解腐敗而成之黃白色汁液。如:「化膿」、「流膿」。《說文解字.血部》:「膿,腫血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倉公》:「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臃腫,後八日嘔膿死。」

2. 腐爛。《齊民要術.卷二.水稻》:「稻曲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鎌侵水芟之,草悉膿死。」

3. 肥厚。漢.枚乘〈七發〉:「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三國魏.曹植〈七啟〉:「玄熊素膚,肥豢膿肌。」

4. 比喻假話。《西遊記》第四二回:「他問我甚麼家長禮短,少米無柴的話說,我也好信口捏膿答他。」

5. 比喻軟弱無能之人。《西遊記》第四回:「猴王笑道:『膿包!膿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報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誰知他是個膿包,這一點他就擔不起了。」

注音: ㄋ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