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希臘化時期教育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llenistic Educational Theory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元前一八八年,羅馬人占領了馬其頓、敘利亞;西元前一四六年,整個希臘半島都在羅馬人的控制之下。就文化觀點而言,希臘文化早已逐漸地擴散至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區;至紀元前第三世紀,已經進入了所謂希臘化時期。此一時期,雖然早先的希臘教育家如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教育理論依然有其影響,但是希臘化時期的教育家,如阿銳斯弟帕士(Aristippus, 435~350 B.C.)就著有〔論教育〕(On Education);狄奧法都(Theophrastus, 370~286 B.C.)被認為是亞里斯多德學說的詮釋者,亦著有〔論國王的教育〕(On the Education of Kings);克里安色士(Cleanthes, 331~232 B.C.)亦著有教育方面的著作;芝諾(Zeno, 336~264 B.C.)則著有〔論希臘教育〕(Of Greek Education)及〔修辭學手冊〕(A Handbook of Rhetoric)。希臘化時期的教育理論,較為重視的是個人心靈的陶冶,強調教育的專業地位,注重教育的學術價值,因而教育上重視文化薰陶,認為唯有接受學校教育,才能獲得高尚的文化品質。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教育理論上,雖都贊同教育須由政府管理,但是這種看法在當時的雅典,並未被人們接受。因此,當時雅典的教育多由私人經營,政府並未參與教育的事務。希臘化時期,政府參與了教育法規制訂的一些事務;這是與前一時期有所不同的所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希臘化時期教育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