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索非亞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fia Natinal Opera Ballet Company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創立於1927年,是由當時在柏林學舞歸國的「保加利亞芭蕾舞團」首席編舞家與藝術指導的阿那塔斯.佩托羅夫(Anastas Petrov)所設立的。並擔任藝術指導至1961年。創團首演舞碼為《柯比莉亞》,藉著《柯比莉亞》的演出,佩托羅夫終於奠定古典芭蕾在保加利亞的地位。1961-1973年由阿柏拉契夫(G. Abrachev)繼任該團藝術指導。與舞團合作過的有世界知名編舞家拉夫羅斯基(L. Lavrosvsky)、李法(S. Lifar)、丹洛夫斯基(O. Danovschi)、格里哥洛維奇(J. Grigorovich)、戴克(P. Van Dike)、葉夫曼(B. Eifman)、尼梅傑克(I. Nemetchek)、拉寇特(P. Lacotte)、布蘭潔(D. Brantzev)、察布加尼(V. Chaboukiani)、阿尼西摩瓦(N. Anissimova)、戴洛克(J. Deroc)、李耶帕(M. Lieppa)等。1951年舞團至柏林參加世界青年節,為首次至國外演出,此後,不斷至各國巡演,如莫斯科、土耳其、中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希臘、德國、埃及、捷克、匈牙利、臺灣等國家。自1989年,舞團由鮑伊寇.尼得契夫(Boiko Nedeltchev)擔任藝術指導,尼得契夫早先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公立芭蕾舞學校習舞,畢業後至波修瓦劇院進修,1990年又至巴黎歌劇院研習。舞團現有七十位舞者,舞碼有《關不住的女兒》、《天鵝湖》、《吉賽兒》、《胡桃鉗》、《仙女》、《羅密歐與茱麗葉》、《巴基達》、《睡美人》、《唐吉訶德》、《柯貝妮安娜》、《舞姬》、《紅櫻罌》、《全爵世》、《喔!醫生,痛呀》等。
參照:
舞團提供與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索非亞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