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ǐ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筆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ǐ yì |
解釋:
指詩文或書畫所表現的意態、情致、旨趣、風格等。《新唐書.卷九七.列傳.魏徵》:「叔瑜,豫州刺史,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華及甥薛稷。」宋.范成大〈喜收知舊書復畏答書〉詩二首之一:「筆意不如當日健,鬢邊應也雪千莖。」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彩奕然。」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續錄二》:「或曰:『此青雷自作,託之古人。』然青雷詩格婉秀,如秦少游小石調,與二詩筆意不近。」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筆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