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莝 - 教育百科
莝 |
|
- 部首 艸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c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uò |
解釋:
[名] 被鋤碎的草。《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唐.陸贄〈論裴延齡姦蠹書〉:「樵蘇不繼,軍廄輟莝。」 [動] 割草、鋤草。《詩經.小雅.鴛鴦》「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句下漢.鄭玄.箋:「摧,今之莝字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莝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鋤碎之草。《說文解字.艸部》:「莝,斬芻。」清.段玉裁.注:「莝,謂以鈇斬斷之芻。」《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唐.陸贄〈論裴延齡姦蠹書〉:「樵蘇不繼,軍廄輟莝。」 2. 割草、鋤草。《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尹翁歸》:「豪強有論罪,輸掌畜官,使斫莝,責以員程,不得取代。」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四三一.人事部》:「《東觀漢記》曰:『第五倫,性節儉,雖為二千石,常衣布,躬莝養馬,妻炊爨飲食。受俸禄,常取赤米。』」 |
|
注音: | ㄘㄨㄛ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莝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