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閭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里巷的大門。
    【例】倚閭而望
  2. 泛指鄉里。
    【例】閭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里巷的門。《周禮.地官.鄉大夫》:「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待政令。」
2.泛指門。如:「倚閭而望」。《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弔者在閭。」唐.楊倞.注:「閭,門也。」
3.泛指鄉里。《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傳.薛元賞傳》:「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詭力,剽奪坊閭。」
4.姓。如漢代有閭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里巷之門。《說文解字.門部》:「闆,里門也。」《周禮.地官.鄉大夫》:「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待政令。」《戰國策.楚策三》:「彼鄭周之女,粉白墨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

2. 泛指門。《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弔者在閭。」唐.駱賓王〈上廉使啟〉:「雖噬指思歸,空軫倚閭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圖高蓋之榮。」

3. 古代編戶之單位,周人以二十五家為一閭。《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4. 鄉里,泛指民間。《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吾嘗過薛,其俗閭裡率多暴桀子弟。」《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列傳.薛元賞》:「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詭力,剽奪坊閭。」《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5. 姓。如漢代有閭譚。

注音: ㄌ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