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薩費耶夫,伯利士 - 教育百科
阿 | |
薩 | |
費 | |
耶 | |
夫 | |
, | |
伯 | |
利 | |
士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safiev, Boris (1884-1949)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國作曲家,生於聖彼得堡(St.Petersberg),卒於莫斯科。聖彼得堡大學歷史系和哲學系畢業,私人跟隨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學管弦樂法,與李亞道夫(Lyadov)學作曲,1910年任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音樂總監,1917年俄國大革命後,轉到Petrograd 藝術史學院音樂系任教,1920年為該校音樂史學系主任,1925-1945年間,在列寧克學院開設音樂系,執教音樂史和理論作曲,1943年移居莫斯科,任莫斯科音樂學院主任,同時任波修瓦(Bolshoi)劇院音樂顧問和蘇維埃作曲家聯盟會主席。由於他不斷與西方音樂界聯絡,在俄國推廣新音樂運動,創辦新音樂刊物,介紹新音樂觀念和理論給年輕後輩,所以他是俄國最活躍的作曲家之一。與舞蹈有關的作品:《白色百合》(Belaya Liliya, 1910),編舞里昂替耶夫(N. M. Leont´yev, 1910)。《Dar Fei》(1910),編舞顧蘇夫(I. N. Kusov, 1910)。《冰姑》(Ledyaraya Deva, 1918),編舞勞曼諾夫(B. G. Romanov, 1918)。《巴黎之炬》(Plamya Parizha, 1932),編舞伏可夫和德米卻耶夫(Volkov and V. Dmitriyev, 1932)及霍姆斯(D. and Anna-marie Holmes, 1972)。《巴卡其沙雷之泉》(Bakhchisarayskiy Fontan, 1934),編舞伏可夫(Volkov, 1934)、撒卡羅夫(C. R. Zakharov, 1936)。《迷失之幻影》(Utrachenniye Illyuzii, 1932),編舞德米卻耶夫(1932)。《高加索之囚》(Kavkazskiy Plennik, 1938),編舞伏可夫(1938)。《美女娜達》(Krasavitsa Radda, 1937),編舞伏可夫(1937)。《農家王子》(The Barishnya Krest´yanka, 1945),編舞伏可夫(1945)。《春天仙子的故事》(Vesennyaya Skazka, 1946),編舞史洛林姆斯基(O. Slonimsky, 1946)。 |
|
參照: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1980.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薩費耶夫,伯利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