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之惟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行之惟艱」為中國哲學中,關於知行問題最早的討論。據〔尚書.說命中〕記載,傅說對殷高宗(武丁)做了對命相的建言後,再三提醒武丁:「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傅說的意思是說:「聽了我這些話,懂得其中的道理不難,難的是你如何去實行了。」傅說的本義極為單純,即在鼓勵武丁勇於實踐,但後世學者在探討知行問題時,常將傅說之言,作為評論的對象。
  宋儒程頤主張知難學說,他說:「古之言知之非艱者,吾謂知之亦未易也。」並舉例說,譬如有人要去京師,識途者易達,不識途者難行,「行」並不難,難者為「知」。明王陽明倡知行合一學說,在本質上以「行」為難,故勉人即知即行。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的需要,倡知難行易學說,強調「行」為易,鼓勵人們「無所畏而樂於行」,而對於傅說之言及知行合一學說,並加以批評。
  知與行對立,把它們連起來思考,又會衍生出許多複雜的問題,如二者之難易、先後、輕重等。從我國學者對知行問題之探討,他們的立論雖各有不同,但勉人實踐的主旨則無二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行之惟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