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觀念分析美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崔光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觀念分析美學」就是運用語意分析的方法來探討美學問題的思想;代表的人物和著作是維根史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學探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和懷茲(Morris Weitz)的〔藝術哲學〕(Philosophy of the Arts)。觀念分析美學基本上並非一套有系統的美學理論,而是以語意分析的技術,討論「藝術」和「美」的定義問題。
  懷茲的〔藝術哲學〕旨在否定藝術品有共通不變的本質,他引用維根斯坦在〔哲學探究〕一書中所提出的兩個概念來加以說明。
  1. 不同的藝術品之間並沒有共通的本質,只有「家族的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所謂家族的相似性,是指家族的各成員之間身高、體型、五官、個性、氣質或許有部分相似,但卻缺乏全體一致的共通性質。例如三個兄弟,可能老大和老二的身高和體型類似,老二和老三的個性和氣質類似,老大和老三的五官類似,但其間卻找不到三人一致的共通因素。音樂、美術、戲劇、雕刻、詩歌、舞蹈之間,正有此「家族相似性」,而卻缺乏全體一致的共通性質。
  2. 藝術品是一個開放概念(open concept),而非封閉概念,因此無法定義。所謂「封閉概念」,可以幾何學中三角形的定義為例,「三角形是不共線的三點所構成的封閉形狀」,此定義對所有的三角形而言,都是充分且必要的條件,故其為封閉概念。但是藝術創作是日新又新、與時俱進的活動,無法找到一個充分且必要的條件加以限定,故屬於不可定義的開放概念。
  維根史坦和懷茲所提出藝術不能下定義的主張,遭到後人的嚴肅批評,例如曼德爾鮑姆(Maurice Mandelbaum)認為遊戲和藝術在目的上有某種共同特性,將參與者和旁觀者的注意力引向非實踐興趣的能力。維根史坦太過注重藝術外顯的因素,反而忽略了內在所具有的共通性。
  然而觀念分析美學對「藝術」概念定義的討論,對美學的發展仍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觀念分析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