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藪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ǒu
解釋:
  1. 密生雜草的湖澤、沼澤。
    【例】林藪
  2. 人物聚集的地方。
    【例】淵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ǒu
解釋:
[名]
1.密生雜草的湖澤、沼澤。《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雲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人物聚集的地方。《書經.武成》:「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漢.蔡邕〈胡廣黃瓊頌〉:「惟道之淵,惟德之藪。」
3.草野、鄉野。晉.湛方生〈後齋詩〉:「解纓復褐,辭朝歸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密生雜草之湖澤、沼澤。《說文解字.艸部》:「藪,大澤也。」《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雲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人物聚集之地。《書經.武成》:「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漢.蔡邕〈胡廣黃瓊頌〉:「惟道之淵,惟德之藪。」

3.草。《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漢.毛亨.傳:「以筐曰釃,以藪曰湑。」唐.孔穎達.疏:「藪,草也。」

4.草野、鄉野。晉.湛方生〈後齋〉詩:「解纓復褐,辭朝歸藪。」晉.石崇〈思歸引序〉:「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於河陽之別業。」

5.求。通「搜」。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藪,假借為搜。」《廣雅.釋詁三》:「藪,求也。」《晉書.卷四六.列傳.李重》:「耽道窮藪,老而彌新。」

注音: ㄙ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