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術評鑑指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作者: 張郁蔚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術評鑑指標是用以評鑑學術表現的指標,其依指標的性質可分為書目計量及同儕評鑑(peer review)二大類。許多書目計量指標是依據文獻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為基礎而發展,例如將某時期之特定主題論文之總引用次數除以論文數量,可顯示特定主題文獻之平均被引用次數,反映學術影響力之大小。因為在引用之理想假設上,引用的概念係假定一篇文獻被他人引用之原因是該篇文獻對該主題具有重要性及影響性,因此一篇文獻被引用之次數愈多,愈能顯示該文獻之重要性。同儕評鑑則是透過同一領域的其他學者專家來評審,除了確保作者的著作符合一般學術或該學科領域的標準,甚至能夠發掘改進受審者的學術成果。書目計量指標的評鑑須仰賴引文索引資料庫之數據,基於學術評鑑認為國際期刊論文具有最佳研究品質之假設,使得在ISI引文索引資料庫著重以英文出版的國際期刊論文引用數據情形下,對於國際期刊並非主要傳播管道之人文社會學科而言,書目計量指標在其學術評鑑之應用上有很大的限制。而同儕評鑑則被質疑可能會受到評審者本身知識層次、研究興趣、不清楚新進研究者之研究成果及主觀認知等影響,導致裙帶關係或性別歧視等問題,故不管是書目計量或同儕評鑑,在研究評鑑上皆有限制,而書目計量及同儕評鑑也有被併用的情形。惟從整個評鑑過程所需花費之成本及時間來看,同儕評鑑所費不貲,且無法快速產生評鑑結果,因此許多評鑑仍選擇藉助ISI引文資料庫之便利性,以達到快速且成本經濟之要求。此外,受到學科性質差異之影響,不宜將不同學科之評鑑結果指標數據直接比較,特別是採書目計量指標進行評鑑時,須考量許多期刊文章在出版多年後仍可能會被使用者引用,因此在進行引用分析時需要選取適當之引用期間(citation window),例如:人文社會學科需長時間才能反映學科之影響力。 黃慕萱、張郁蔚(2006)。人文社會學者學術評鑑指標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4(1/2),17-47。Nederhof, A.J., Meijer, R.F., Moed, H.F., & van Raan, A.F.J. (1993).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 study of 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ientometrics, 27(2), 157-178.Van Raan, A. F. J. (1996). Advanced bibliometric methods as quantitative core of peer review based evaluation and foresight exercises. Scientometric, 36(3), 397-420.
參考資料:
黃慕萱、張郁蔚(2006)。人文社會學者學術評鑑指標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4(1/2),17-47。Nederhof, A.J., Meijer, R.F., Moed, H.F., & van Raan, A.F.J. (1993).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 study of 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ientometrics, 27(2), 157-178.Van Raan, A. F. J. (1996). Advanced bibliometric methods as quantitative core of peer review based evaluation and foresight exercises. Scientometric, 36(3), 397-42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術評鑑指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