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吻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ㄨㄟˇㄔㄨㄣˊㄎㄡˇㄅㄧㄢㄖㄨˊ:「ㄐㄧㄝㄨㄣˇ」、「ㄔㄨㄣˊㄨㄣˇㄐㄧㄢ」。
  2. ㄩㄥˋㄗㄨㄟˇㄔㄨㄣˊㄐㄧㄝㄔㄨˋㄖㄨˊ:「ㄨㄣˇㄅㄧㄝˊ」、「ㄨㄣˇㄌㄧㄢˇㄐㄧㄚˊ」。
  3. ㄕㄨㄛㄏㄨㄚˋ˙ㄉㄜㄩˇㄑㄧˋㄊㄞˋㄉㄨˋㄖㄨˊ:「ㄎㄡˇㄨㄣˇ」。
  4. ㄨㄣˇㄏㄜˊㄅㄧˇㄩˋㄕˋㄨˋㄒㄧㄤㄑㄧㄝˋㄏㄜˊㄖㄨˊ:「ㄐㄧㄣㄊㄧㄢㄓㄜˋㄔㄤˇㄑㄧㄡˊㄙㄞˋ˙ㄉㄜㄐㄧㄝˊㄍㄨㄛˇㄩˇㄊㄚㄩˋㄘㄜˋ˙ㄉㄜㄒㄧㄤㄨㄣˇㄏ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1. 嘴脣。
    【例】接吻、脣吻之間
  2. 用嘴脣接觸。
    【例】吻別、吻臉頰 ◎
  3. 說話的語氣態度。
    【例】口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名]
嘴脣。《說文解字.口部》:「吻,口邊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匈喘膚汗,人極馬倦。」《聊齋志異.卷一.畫皮》:「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
[動]
用嘴脣接觸。如:「吻別」、「吻臉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ú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嘴脣。《說文解字.口部》:「吻,口邊也。」《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庸人之御馬,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匈喘膚汗,人極馬倦。」唐.顏師古.注:「吻,口角也。」《聊齋志異.卷一.畫皮》:「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

2. 口;嘴。南朝宋.鮑照〈蕪城賦〉:「飢鷹厲吻,寒鴟嚇雛。」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3. 以嘴脣接觸人或物的動作,表示喜愛或友善的情誼。如:「吻別」、「吻臉頰」。

注音: ㄨ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