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ㄢˇㄖㄠˋㄖㄨˊ:「ㄉㄡㄑㄩㄢ˙ㄗ」。
  2. 穿ㄔㄨㄢㄗㄞˋㄒㄩㄥㄑㄧㄢˊ˙ㄉㄜㄨˋㄖㄨˊ:「ㄉㄨˋㄉㄡ」、「ㄨㄟˊㄉㄡ」。
  3. ㄓㄠㄌㄢˇㄌㄚㄌㄨㄥˇㄖㄨˊ:「ㄉㄡㄕㄡˋ」、「ㄉㄡㄌㄢˇ」、「ㄉㄡㄕㄥㄧˋ」。
  4. ㄌㄨㄥˇㄓㄨˋ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ㄊㄚㄐㄧㄤㄍㄤㄓㄞㄒㄧㄚˋ˙ㄉㄜㄕㄨㄟˇㄍㄨㄛˇㄒㄧㄠˇㄒㄧㄣㄧˋㄧˋ˙ㄉㄜㄉㄡㄗㄞˋㄏㄨㄞˊㄌㄧˇ。」
  5. ㄒㄧㄠˇㄎㄡˇㄉㄞˋㄖㄨˊ:「ㄎㄨˋㄉㄡ」。
  6. ㄉㄡㄈㄥㄔㄥˊㄔㄜㄑㄩˋㄒㄧㄣㄕㄤˇㄈㄥㄐㄧㄥˇㄏㄨㄛˋㄨㄢˊㄕㄨ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ōu
解釋:
  1. 轉、繞。
    【例】兜圈子
  2. 穿在胸前的衣物。
    【例】肚兜、圍兜
  3. 招攬。
    【例】兜售、兜攬、兜生意
  4. 攏住東西。
    【例】他將剛摘下的水果,小心翼翼的兜在懷裡。
  5. 小口袋。
    【例】褲兜
  6. 承擔、負責。
    【例】不要怕,放手去做,有什麼差錯我們會替你兜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ōu
解釋:
[名]
1.一種帽子。明.瞿佑《歸田詩話.宋故宮》:「元廢宋宮為佛寺,西僧皆戴紅兜帽也。」《紅樓夢》第四九回:「見探春正從秋爽齋出來,圍著大紅猩猩氈斗蓬,帶著觀音兜。」
2.穿戴在胸前的衣物。如:「肚兜」、「圍兜」。
3.衣服等物的小口袋,可用來裝東西。如:「褲兜」。《水滸傳》第三八回:「又搶了別人賭的十來兩銀子,都摟在布衫兜裡。」
4.竹轎。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往常時翠轎香兜,兀自倦朱簾揭繡。」
[動]
1.用雙手或衣襟、裙襬等攏住東西。《西遊記》第二四回:「他卻串枝分葉,敲了三個果,兜在襟中。」
2.繞、轉。如:「兜圈子」。
3.承擔。如:「你放手去做,若有問題我會幫你兜著。」
4.招攬。如:「兜售」、「兜攬」、「兜生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家、居住所。
  2. [[位] ] 腳下、跟前。
  3. [[位] ] 在附近、左右的意思。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