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勸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ㄧㄢˊㄩˇㄕㄨㄟˋㄈㄨˊ使ㄕˇㄖㄣˊㄊㄧㄥㄘㄨㄥˊㄖㄨˊ:「ㄑㄩㄢˋㄍㄠˋ」、「ㄑㄩㄢˋㄉㄠˇ」、「ㄑㄩㄢˋㄐㄧㄚˋ」、「ㄑㄩㄢˋㄐㄧㄡˇ」、「ㄑㄩㄢˋㄖㄣˊㄨㄟˊㄕㄢˋ」、「ㄑㄩㄢˋㄏㄜˊㄅㄨˊㄑㄩㄢˋㄌㄧˊ」。
  2. ㄇㄧㄢˇㄌㄧˋㄖㄨˊ:「ㄑㄩㄢˋㄇㄧㄢˇ」、「ㄑㄩㄢˋㄒㄩㄝˊ」、「ㄑㄩㄢˋ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勸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àn
解釋:
  1. 用言語開導他人。
    【例】勸告、規勸、勸戒
  2. 鼓勵、勉勵。
    【例】勸勉、勸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勸」的異體字。
注音:
漢語拼音: quàn
解釋:
[動]
1.鼓勵、獎勵。《左傳.成公二年》:「所以懲不敬,勸有功也。」《國語.越語上》:「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
2.善言開導他人。如:「勸告」、「規勸」、「勸誡」、「勸導」。《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勸秦王顯巖穴之士。」唐.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ǹ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勸告、告誡。
音讀: khu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勸告、告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獎勵、勉勵。《說文解字.力部》:「勸,勉也。」清.段玉裁.注:「《廣韻》曰:『獎勉也。』按勉之而悅從亦曰勸。」《左傳.成公二年》:「所以懲不敬,勸有功也。」《國語.越語上》:「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

2. 以言語開導他人。如:「勸告」、「規勸」、「勸戒」、「勸導」。《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勸秦王顯巖穴之士,養老存孤。」唐.杜秋娘〈金縷衣〉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3. 努力。《戰國策.宋策》:「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於荊,荊王大說,許救甚勸。」漢.高誘.注:「勸,力也。」漢.荀悅《前漢紀.卷七.孝文》:「量食而入,餘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

4. 助。《廣韻.去聲.願韻》:「勸,助也。」《易經.井卦》:「《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宋.曾鞏〈戶部侍郎制〉:「夫知農之艱難而有以勸助,視財之豐匱而有以均節。」

5. 姓。《正字通.力部》:「勸,……又姓,唐南詔王勸龍威。」

注音: ㄑㄩ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勸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