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鈣鐵輝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由瑞典化學家Berzelius在1819年依其發現地Ludwig Hedenberg來命名。晶體多作短柱狀,橫斷面多呈假正方形,集合體則以緻密塊狀居多。在(110)方向有一組良好解理,解理面呈87°和93°相交。 鈣鐵輝石的化學式為CaFeSi2O6與透輝石(CaMgSi2O6)同屬輝石家族,兩者成分中之Fe與Mg可以任意比例相互置換,因此形成一完全固溶體系列。由於鈣鐵輝石含鐵量高,所以比重(3.45~3.56)較透輝石者(3.22~3.45)為大。 鈣鐵輝石主要產在矽卡岩(Skarn)內,新鮮者多呈淺綠至深綠色,若氧化後顏色會呈褐綠或褐黑色。由於摩氏硬度達6,且多呈玻璃光澤,因此,質佳色美者,可作為寶石之用。
知識 1:
3~3.99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鈣鐵輝石
國外產地: 瑞典的Tunaberg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