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謠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ㄓㄨㄥˇㄊㄨㄥㄙㄨˊㄌㄧㄡˊㄒㄧㄥˊ˙ㄉㄜㄩㄣˋㄩˇㄑㄩˇ調ㄉㄧㄠˋㄖㄨˊ:「ㄊㄨㄥˊㄧㄠˊ」、「ㄇㄧㄣˊㄧㄠˊ」、「ㄍㄜㄧㄠˊ」。
  2. ㄅㄨˋㄕˊ˙ㄉㄜㄧㄢˊㄩˇㄖㄨˊ:「ㄧㄠˊㄧㄢˊ」、「ㄗㄠˋㄧㄠˊ」、「ㄆㄧˋㄧㄠˊ」、「ㄧㄠˊㄔ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1. 民間流傳的歌。
    【例】民謠、歌謠、童謠
  2. 不實的話或傳聞。
    【例】造謠、闢謠、謠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名]
1.民間流行的歌。如:「民謠」、「歌謠」、「童謠」。《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紀上》:「詔分遺內侍,周省四方,觀政聽謠,訪賢舉滯。」
2.憑空虛構沒有根據的話或傳聞。如:「造謠」、「闢謠」。《楚辭.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â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徒歌,無樂器伴奏而獨歌。《玉篇.言部》:「謠,徒歌也。」《詩經.魏風.園有桃》:「我歌且謠。」漢.毛亨.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2. 民間流行的歌。如:「民謠」。《漢書.卷三○.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南史.卷六.梁本紀.武帝上》:「詔分遣內侍,周省四方,觀政聽謠,訪賢舉滯。」

3. 虛構不實的傳聞。如:「造謠」。《楚辭.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們這些人誤聽謠言,就要做出這類背逆的事來,該當何罪?」

注音: 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