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過渡元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ansition Elemen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早期僅指週期表第VⅢ族的元素,即鐵、鈷、鎳及六個鉑系元素,共九個元素。根據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會(IUPAC)的建議,現指d-電子層中d電子數小於10(或生成的離子其d電子數小於10)的元素,亦即指除第Ⅱ副族以外的副族元素,也有將第Ⅱ副族元素包括在內的,因此更廣義的過渡元素,包括主過渡元素和內過渡元素兩類。主過渡元素是d電子按序遞增的系列,又分為第一過渡系(從鈧到鋅),第二過渡系(從釔到鎘),第三過渡系(從鑭到汞,不包括鑭系元素);內過渡元素是f電子按序遞增的系列,由鐮系和錒系組成。過渡元素均為金屬,又稱為過渡金屬元素,具有密度大、熔點高和蒸氣壓低等特性。電子結構特殊,最外層有l~2個 S電子,次外層的d層分別有l~10個d電子,其價電子有(n-l)'ns 'np等9個能量相差不多的原子軌道。不同的過渡金屬元素具有不同的d軌道,能用來與價電子層的1個S軌道和3個p軌道鍵結成鍵,使它們具有多種價態,易形成穩定錯合物以及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原因。大多數的過渡金屬離子和化合物具有顏色,易形成穩定的錯合物離子,具有催化性能等。在環境中過渡元素的化學行為很特殊,尤其在水中、土壤環境中對金屬元素的遷移、轉化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過渡元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