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è |
解釋:
[動] 1.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如:「戒備」。《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謹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警告、勸導。如:「勸戒」。《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4.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5.革除。如:「戒酒」、「戒賭」、「戒菸」、「戒毒」。 [名]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2.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3.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銀戒」。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書經.大禹謨》:「儆戒無虞,罔失法度。」《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 謹慎、慎重。《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 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4. 警告、教訓。《晉書.卷五○.列傳.庾純》:「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宜加顯黜,以肅朝倫。」《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5. 文體名。其內容乃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6. 宗教上禁止某些行為之規條,或泛指禁止之事。《佛般泥洹經》卷下:「行斯八戒,當正爾心。」《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7. 革除。如:「戒菸」、「戒毒」。《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眾官今日盡此一醉,明日都各戒酒,幫我守城。」 8. 配戴於手指之環狀飾品。如:「鑽戒」。《紅樓夢》第三二回:「一面說,一面打開手帕子,將戒指遞與襲人。」 |
|
注音: | ㄐㄧㄝ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戒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