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蘭尼拉休閒花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nelagh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名。十八世紀英國倫敦西南部赤爾夕村(Chelsea Village)附近的休閒花園,距白金漢門(Buckingham Gate)及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約有四分之三英哩遠。於1742年開幕,園內的設施包含蘭尼拉男爵晚期的房舍、花園、長方形的人造水渠、避暑用的洞室、教堂及新建完成的圓形大廳(Rotunda)。這棟圓形建築圓周長約555英呎,內部直徑150英呎,有兩層52個包廂環繞著,每個包廂可以容納八個人;設有一個演奏台供音樂家演出。在1746年,增設了一個管風琴,每週舉行三場知名歌者及音樂家的音樂會;並有煙火表演;還有每週兩次的化裝舞會或「里多托」(Ridotto,一種編曲方式)表演。在舞會的中場休息時間,遊客們可以繞著圓廳或花園散步;在享有數年盛名之後,因沃克斯廳園(見Vauxhall)的建立使其黯然失色。從白金漢門開始,所有的通道都有良好的照明設施;業者還提供馬隊巡邏以保護徒步遊客的安全。喬治二世(George Ⅱ, 1683-1760)跟其他的倫敦社會名流一樣,經常參加化裝舞會。賀瑞斯華波爾(HoraceWalpole, 1717-1797)於1749年一篇描寫室外里多托表演時寫到:它開始於下午三點,上流社會的名流約在五點時陸續進場。整個花園張滿了大天幕及帳蓬。花園的角落豎立著一個用花及綵帶裝飾的五月柱(Maypole),人們在小鼓、笛子及鄉村音樂的伴奏下,環繞五月柱跳舞;所有的人都戴著假面,連樂隊的演奏師也一樣。運河上小型的舢舨船綴飾著旗子及彩帶紙,也站滿了樂師。園裡設有約二千人的雅座供應茶、酒、賭桌及跳舞的設施。1802年撲克牌俱樂部(Boodles Club)在此辦了大型宴會,他們在樹上點滿了燈飾、提供跳舞場地及供芭蕾、短劇的舞臺。但後來因為熱衷花園遊藝的人口漸漸地衰退,最後一次的上流社會舞會舉行時間是在1803年7月8日。此外,西班牙大使曾借它辦理西班牙舞蹈的慶祝活動,那是它最後一次充滿異國繁華風采。1805年,圓廳及其他建築物面臨被拍賣命運;最後,一切傾毀於瓦礫中。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蘭尼拉休閒花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