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卑那亞 - 教育百科
阿 | |
卑 | |
那 | |
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bhinaya |
作者: | 尹曼娜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度舞蹈術語。係印度的一種梵文劇院式的舞蹈及姿態表演。就字義而言,字首abhi意思為「到」、「朝向」,而字根ni意思為「承載」、「攜帶」,故abhinaya之意義是「呈現」一齣戲「到」觀眾之前。阿卑那亞及內在觀點的詮釋,影響所有的劇院表演,包括音樂、舞蹈、對話,並以其感情的特點,融合音樂帶至手姿語彙(Haasta-mudra)之視覺高潮。四種指引即包含所有的動作表演:一、安吉卡阿卑那亞(Angika Abhinaya)為動作的一般性模式,主要以呈現真實及視覺的印象為主。二、法西卡阿卑那亞(Vachika Abhinaya)為節奏的表達或整首舞的聲音;包括發音、重音、節奏(以說話或姿勢或二者兼用表示)。三、阿賀法阿卑那亞(Aharva Abhinaya)包括舞台布景、角色服裝、化妝、道具等,經由這些組合說明角色的演出。四、撒得維卡阿卑那亞(Sattvika Abhinaya)將這些視覺實景帶入角色的精神層次的表達。 |
|
參照: 《Dictionary of Dance》、Manomohan Ghosh《Nandikesvara Abhinayadarpanam》Manisha Granthalaya Private Ltd. Galoutta 1981.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卑那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