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附加問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djunct Question
作者: 程炳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附加問題是指在文章的前後插入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問題,以增加學習的效果。附加問題的功能,有「順向」與「逆向」效果二者:順向效果是指這些問題可以提示閱讀者閱讀該文時要注意那些部分;逆向效果是指所附加的問題可以使閱讀者有機會再回頭看文章中的某些特定部分。所以附加問題的順向效果有助於學習者的選擇性注意;逆向效果則可以使學習者對問題中所提到的特定訊息之注意的總量增加。除了引導閱讀者的注意之外,如果附加問題與文章的結構有關,通常會加強閱讀者內在聯結的建立;如果附加問題與訊息應用於熟悉情境有關,通常可以加強閱讀者外在聯結的建立。
  有關附加問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附加問題的位置及類型兩個主題上。饒斯可夫(E.Z. Rothkopf)是近代最早從事附加問題研究的學者。在饒斯可夫的研究中,把附加問題依照擺放的位置分成前置問題及後置問題兩種:前置問題是把所提出的附加問題擺在文章的前面;後置問題是擺在文章的後面。研究結果發現,不管前置問題或後置問題都可以促進有意學習,但是只有後置問題才有助於偶然學習。另有研究者發現,在探討數十個有關附加問題的研究文獻後,發現前置問題與後置問題都能加強受試者在有意學習上的表現;但前置問題常有抑制受試者在「新的效標測驗」作業表現的效果。
  在有關附加問題類型方面的研究上,多數的研究者發現:有意義的問題比機械式問題能導致更廣泛的學習,也有人發現,受試者在與附加問題相同類型的測驗題目上表現較佳。
  綜合而言,附加問題具有許多功能,能幫助閱讀者對閱讀材料更注意;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訊息上;而且能夠幫助閱讀者建立內在及外在聯結。如果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記憶特定的訊息,則機械式的前置問題或後置問題都有效果。如果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習者應用訊息於新情境的能力,則應該使用有意義的問題,特別是有意義的後置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附加問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