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鎖院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suǒ yu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ǒ yuàn
解釋:
1.宋代考選官吏時,為求嚴密公正及防止舞弊,封鎖試院的制度。《宋史.卷一五九.選舉志五》:「後以就試多懷挾傳授,乃鎖院、巡搜、糊名。凡試百司吏人,問律及疏,既考合格,復令口誦所對,以防其弊。」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三.士人赴殿試唱名》:「諸路舉人到者,排日赴都堂,簾引訖,伺候擇日殿試。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詳定、考試等官赴學士院鎖院,命御策題,然後宣押赴殿。」
2.借指科舉考場。《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傳一.楊維楨列傳》:「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賦,時鎖院三千人,獨惟善據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為曲江,由是得名,號曲江居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鎖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